|  
       |   
		
		《珠江三角洲开发简史》记载:   
		
		高要金利有金西堤,当地水利会说唐代黄惟坚所筑,康熙肇庆县志》作乾符二年(875年)进士。《通志》作大中五年(851年)进士,(名作维坚或伟坚),为江南人,避黄巢乱经珠玑巷南下居茅冈,后迁金利三甲金湾里,为黄姓始祖。入宋即加筑成为金西围。但此时堤短而低矮,建堤地区不普遍。故珠江三角洲未能大量开发,直到宋代大量南迁移民才进入大力开发阶段。 
		
		
		珠江三角洲宋代堤围简表(曾昭璇,1993) 
			
				
					| 
					水系 | 
					
					  堤名 | 
					
					  年   
					代 | 
					堤高 | 
					
					  堤 
					长 | 
					
					  捍 
					田 | 
					
					      
					记   
					事 |  
					| 
					西 
					
					  
					江 
					
					  
					下 
					
					  
					游 
					
					  
					三 
					
					  
					角 
					
					  
					洲 
					
					  
					区 
					
					  
					域 | 
					
					  金西 | 
					
					  至道中(996) | 
					
					  | 
					
					13000多丈 | 
					
					1200多顷 | 
					增修黄维坚筑唐代土堤于996年洪水后由杜必昌倡 
					
					  建。 |  
					| 
					
					  
					
					  赤顶 
					
					  | 
					
					  
					至道二年(996) 
					
					  | 
					
					  
					
					2丈 
					
					  | 
					
					  
					
					2985.6丈 
					
					  | 
					
					  
					
					53.7顷 
					
					  | 
					
					大洪水后乡民彭达甫等倡建于横槎冲。赤顶堤在西,长利堤在东。 |  
					| 
					
					  长利 | 
					
					  同上(996) | 
					
					2尺 | 
					
					  850丈 | 
					
					8.35顷 | 
					
					  
					大洪水后乡民彭达甫等倡建于长利冲东。 |  
					| 
					
					  榄江 | 
					
					  同上(996) | 
					
					2尺 | 
					
					3800多丈 | 
					
					150顷 | 
					
					  |  
					| 
					竹洞 | 
					
					  同   
					上 | 
					
					  | 
					
					  1400丈 | 
					
					628顷 | 
					
					  |  
					| 
					
					  罗岸 | 
					
					  
					咸淳二年 
					
					    (1266) | 
					
					  | 
					
					  3100丈 | 
					
					250顷 | 
					
					罗隐孙进士,珠玑巷迁民,倡建土堤8里大和围内 |  
					| 
					
					  腰古 | 
					
					  
					至道二年 
					
					    (996) | 
					
					  | 
					
					 458.5丈 | 
					
					14.4顷 | 
					
					  |    |